英国卫生部2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超过2000万英国人已经接种了第一剂新冠疫苗,而英国全国人口总数也不过是6657万,还包括了目前暂不适于接种的老人和儿童。
在经济学中,奥地利学派是亚当斯密的信徒,坚持自由竞争、反对干预主义。虽然这篇文章是纯粹的奥地利学派视角,但也确实点出了欧洲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
疫苗作为一种医药产品,其供应链受到严格的政府监管是必须的,但监管的机制和效率却大相径庭,欧盟发展到今天,类似计划管理的大政府机制和官僚主义已经尾大不掉,这些年来,互联网等新经济在欧洲几乎没有产生一家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更不用说产生像乔布斯、马斯克、马云这样的人物了,相反看到的却总是在向新经济企业开罚单和征收高额税金。
难怪还有着工业革命基因传承的英国人坚决要求Brexit,实在是受不了这种交着高额税款却要忍受如此的管制和低效率。
*Brexit(或Brixit)是对英国退出欧盟的一种戏谑说法,即British exit or Britain exiting from the EU,翻译为中文即为“英国退出欧盟”。
四十年来中国经济腾飞的历史本质上就是放松管制、让“看不见的手”自我调节的历史。
就像有人在微信里调侃的那样:计划经济搞了几十年,结果是什么都紧缺。撤销了国家计委,物资就极大丰富,没有了冶金部,钢铁成了世界第一还得限产能,没有了机械部电子部,中国机电产品打遍天下无敌手。

所以,有限政府、适度管制、市场竞争才是合理的治理机制,过度管制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官僚体系的层级化和普遍化。
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说过:“你永远不会理解官僚机构,除非你明白,对官僚来说,过程就是一切,结果什么都不是。”无限政府一定是官僚主义的温床和集大成者,虽然过程可能管理得万无一失,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而且无人为之承担责任。难怪苏联的政治笑话里把夹着皮包的国家计委官员视为破坏力比战略核导弹还大的“大杀器”。
在一个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里,大到一个国家和政府,小到一个企业,只注重过程而不顾结果的官僚主义是普遍存在的,供应链管理也是如此,官僚主义只能使供应链越来越僵硬固化而不可能带来柔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