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来了,供应链管理走向何方?
时间:2019-02-19 17:14:23
来源:博维
作者:博维
点击:812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昨晚,瞩目已久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以最高级别的文件形式公开发布,标志着大湾区(GBA)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具有实质性内涵的大区域经济发展方略了。
GBA规划的核心就是由四个核心城市(港澳穗深)构建的A字形发展轴,在A字两根轴线(港深莞穗、澳珠佛穗)包容圈内的三大跨体制发展要素融合平台(前海、南沙、横琴),外加由此辐射连接形成的若干功能区。
在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上,规划强调了四个核心城市的错位发展和融合共荣,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对港深两个城市的定位,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确立了国际金融、航运、贸易、国际资产管理及风险管理五个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的两个枢纽地位,发展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特别是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的高端高增值业务和中心。这也是香港回归20多年来首次由中央政府给予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也标志着香港被彻底纳入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宏观管理体系。
至于深圳,GBA规划赋予了仅次于香港的战略地位,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意味着在经济层面与上海一致要具有影响全国的能力,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的要求更显出一种迫切性,而世界影响力的要求更是前所未有。因此,如果说以前的“先行先试”还是探索的话,GBA规划已经给深圳赋予了全面推进、领先起跑的任务,深圳将迎来新的一轮产业升级的机会。
在GBA的推动下,以2022年为时间节点,要实现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的近期目标,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就要基本完成,结合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促进商务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的要求,可以预期,以劳动密集、大规模流水生产的生产组织方式将逐步让位于以自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柔性生产,以海港空港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也将以多式联运和综合服务为竞争要素,高端服务业要成为商务服务的主体。
就供应链管理而言,也面临着能力提升和管理思想升级的迫切要求,如果说过去更多的是从事单一企业层面的供应链运营管理和协调,那么今后更多面对的将是跨企业、跨区域的供应链四流归一的协同管理,供应链活动的重心也会从制造-交付的环节转向研发-制造和分销-交付,未来大湾区供应链管理的热点问题可能会是:
·现有大规模生产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
·快速产品开发的供应链精益化
·新型规模化定制和柔性生产
·以多式联运为手段的全球交付系统的规划和运营
·物联网和开放式供应链信息交换
·供应链资产管理
·供应链+科技+金融的服务
·供应链法律服务
显然,深港之间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如果能够在知识和能力上有效互补协同,将成为全球顶级的供应链管理和运营中心,助力深港成为GBA最主要的发动机。
GBA,对于从事供应链管理的人士,可能会带来的是新的一波职业红利。
推荐新闻
- 【周二严语】情何以堪的岂止是阿里
2021-08-17
- 【周二严语】令人看不懂的美军撤离阿富汗行动
2021-08-24
- 【周二严语】大前海塑造物流业全新增长极
2021-09-07
- 【周二严语】沃尔玛电商的涅槃重生
2021-08-05
- 【周二严语】在自然灾害面前你的自救能力如何?
2021-07-29